政府信息公开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26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    【字体: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拼搏实干、迎难而上,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4亿元,增长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亿元,下降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0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7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增长9.1%。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稳定增势,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形势逐步趋稳。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元,排名全省县(区)第28位。现代农业、服务业稳步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工业用电量达18.35亿千瓦时,增长9.0%;钢铁、陶质砖、玻纤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三大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659亿元;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实现扭亏为盈,工业入库税金达3.7亿元,增长62.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8%,排名全市第一。企业经营日益复苏。帮扶企业不遗余力,帮助威玻等16户企业应急转贷1.2亿元,帮助金镭铸业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6000万元,协调落实直购电、直供气优惠政策帮助川威等企业节约成本6300万元。大企业发展稳中向好,川威集团帮扶及风险化解工作有序推进,建业集团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新增私营企业139户。项目投资保持增势。扎实开展“项目年”活动,全年实施项目483个,完成投资182.3亿元,增长7.4%。首个PPP(1)项目——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和省重点投资方向,争取到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9558万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4亿元,发行额度12亿元的穹窿旅游(一期)项目收益债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吸引农民工及农民企业家返乡创办企业125户。积极参加各类投资促进活动,新签约项目52个,到位市外资金119.6亿元。

  一年来,我们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利弘陶瓷、白塔二期加快推进,陶瓷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页岩气累计投产84口井,年产能达14亿立方米,实现税收1.5亿元。金镭铸业、法拉特等企业迈向高端制造,玻纤新材料产销两旺,新型装配式建筑(2)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3.9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林业产业基地4万亩,建成特色农业标准化基地2.4万亩、标准化养殖场11个。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无花果产业大会产销对接会,无花果公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无花果酵素、能量棒生产线建成投产,全产业链基本形成。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个、农民合作社41个、家庭农场51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编制完成威远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船石湖旅游小镇木兰苑安置房竣工,花田路商业步行街顺利推进;石板河景区完成总体规划和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正在加紧封闭打造。电子商务中心入驻企业达60户,建成电商村级服务网点86个,正威公司被评为“农村淘宝农资上行全国十佳企业”,全县电商销售额达6.0亿元,增长50.0%。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9户,汽车4S销售集群区入驻企业2户,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产能120万吨、核减煤炭产能18万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获得优秀等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47万元、创业补贴286万元,支持1220人自主创业。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户,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7个,申请国家专利177件,培育省著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2件。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7.7%。县城新增建成区1.5平方公里,总面积达2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0万人。吴荣路快速通道一期一标段、二环路西段如期竣工,清溪湿地公园基本建成,城西新区呈现崭新面貌。连界新镇、镇西新区加快建设,改造老旧院落17个、农房610户,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6个,创建省级“四好村”8个、市级“四好村”36个。基础设施不断提升。S308快速通道、成宜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连汪燕铁路(威远段)开工建设,威双路改造(一期)基本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80.8公里,新增40个村通客车。团鱼凼东线、南线供水工程正式供水,惠及沿线14.7万人。整治病害水库4座,实施农田水利工程681处,建成农建综合示范片1个、全域灌溉示范小区2个。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威远河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88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7天。整改完成12个突出环境问题,通过了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后督察。开展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大规模绿化威远、“一增一减一治”行动,城乡环境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全力保障民计民生,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严格执行“五个一”帮扶机制(4),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低保等扶贫政策,建立了医疗扶贫救助、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扶贫小额信贷分险、教育救助4个基金。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90万元,扎实推进16个专项扶贫计划,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规模等明显提升。圆满完成16个贫困村退出、4677名贫困群众脱贫的任务,通过了省、市检查验收。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全力保障民生支出,75项民生工程和15件民生大事全面完成。狠抓化解过剩产能中转岗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730人。建成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个,新增养老床位650张。建成花塘片区安置房和威达煤业棚改项目,竣工公租房378套。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发送棉被8002套、棉衣14926件。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开工建设凤翔中学和4所公办幼儿园,生源地助学贷款连续七年名列全省县级前茅。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现全覆盖,新改扩建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站50个。石坪山歌传承人蒋茂萍被认定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新店中学等3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梦幻羌寨》夺得全省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冠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狠抓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整改销案重大火灾隐患5起,煤矿行业连续三年实现零死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92%。圆满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舆情监测引导,积极化解信访问题和不稳定因素,确保了社会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雪亮”工程试点,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政府形象得到新提升。持续改进作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规定,长效推进作风建设,强化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件17人。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231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14件。坚持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完成政府性投资项目合同审查125件、备案219件。优化政务服务。实施“三张清单”制度(5),公开行政机关责任清单6007项、权力清单6111项、行权事项5.9万件。实施企业简易登记改革试点,审批时间缩短到3个工作日。强力推进“放管服”,网上公开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指南,优化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100%。坚持反腐倡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发挥监察、财政、审计部门职能作用,开展脱贫攻坚、滥发奖金工资补贴等专项督查,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政纪处分42人。

  同时,气象、邮政、通信、保险、烟草、盐业等事业实现了新发展,人民武装、档案、粮食、供销、史志、保密、民宗、应急、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深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威远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2016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传统产业转型艰难,新兴产业支撑力还不强,服务业短板短期内难以改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年负增长,财政保障十分困难;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后劲还需加强;城乡环境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维护安全稳定的压力较大;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群众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强,担当作为不够。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改进。

  二、2017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决策部署,自觉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稳中求好”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加速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丽威远”战略目标,保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形势和各方因素,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农业增加值增长3.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为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扎实推进“项目年”活动,充分把握经济发展形势,更好地发挥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蹄疾步稳、稳中有升。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坚持领导干部联系企业等五项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重点帮扶川威、建业、白塔等企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应急转贷资金、“助保贷”(6)的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协调供电、供气部门对企业实行直购电、直供气,降低生产成本。落实企业上市、新进规模企业、新建技术中心、品牌创建等奖补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进规模工业企业3户。

  继续强化项目投资。深化“项目年”活动,全年计划实施项目239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扎实推进“四个一批”,突出抓好穹窿旅游(一期)、汽车4S销售集群区、公租房(二期)等省、市、县级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更多实物量。精准对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重点投资方向,积极争取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项目资金。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融资方式,挖掘民间投资潜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保持财政平稳运行。严格依法治税,狠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税收征管,努力遏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滑势头。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调整完善县对镇财政管理体制,保障镇村组织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各类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置换债券等,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缓解调度压力。加强政府债务化解,确保债务余额不超过法定上限。

  (二)突出产业兴县,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六新产业”(7),持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实施先进制造强市“三百行动”(8),发展先进制造企业5户、技改传统制造企业6户、培育制造业名优品牌6个。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推动白塔等企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优质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页岩气产业示范园,支持金镭铸业、法拉特、东工水电等机械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完成1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完善园区科技、金融、物流等配套设施,科学谋划产业转移承接工作,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形成上下游衔接、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集群。

  推动三产提档增速。深入实施旅游发展“1336”计划(9),保护好穹窿旅游资源,加快“九大引擎项目”(10)等景点开发,积极融入川南旅游环线、川渝大旅游经济圈。推进船石湖旅游小镇建设,启动足球训练基地项目,建成花田路商业步行街。推进石板河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度假酒店、漫水广场等重点项目,力争如期开放。推动“全民触网、全企上网”,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力争电商销售额达7.2亿元。着力打造城西、城北新兴商圈,推动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推动农业提优增量。实施“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11),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强镇西食品工业园区,努力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川南绿色食品基地。新发展无花果3000亩,巩固无花果万亩产业示范片;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促进无花果产业健康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县和现代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实施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巩固提升设施蔬菜、茶叶、柠檬等产业规模。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种养大户40户、家庭农场40个、专合组织4个、龙头企业1个。

  推动产业融合互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工业品、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推动“互联网+”发展,促进产业、金融、物流、文化、民生服务等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型业态。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突出改革开放,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做到创新不止步、改革不停顿,同时注重因地制宜,确保改革接地气、有底气。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工作方案。做好川威集团钢铁去产能后续工作,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鼓励支持农民进城购房,探索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办法,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和效率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林权抵押贷款、供销社综合等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力争新发展市场主体1200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逐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组建经科局、商务局。统筹开展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全国改革试点,同步推进科技、文化、公务用车、事业单位分类、社会信用监管等重点领域改革。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主动配套成渝,加快融入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以大企业大集团和产业链配套企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平台招商、以企招商、精准招商,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等投资促进活动,加快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力争到位市外资金132.2亿元,增长10.5%以上。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鼓励引导更多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户。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以上,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0项以上。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水平,力争孵化毕业企业5户。实施人才发展“三百计划”,培养一批企业精英、创新人才和创业先锋。

  (四)突出城乡统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注重城镇体系的完善和城乡功能的协调,使城乡发展既有特点、更有亮点。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蓉昆高铁、连汪燕铁路、成宜高速、井乐高速、资威快速通道等项目,打造川南区域性交通枢纽;分步改造威连路、内荣路等干线公路,建成威双路(二期)工程,新建农村联网公路56公里、通组公路159公里。配合推进长征渠规划修编,继续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威远河、新场河、越溪河防洪治理。加大中低压配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加快风电开发步伐。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宽带乡村”建设,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启动编制并严格实施高铁新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威远河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力实施县城“五个一”工程(12),加快推进白塔大桥、杨家坝大桥、吴荣路快速通道一期二标段、二环路北段等项目,实现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实施城市“双修”(13),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老旧院落整治,逐步黑化旧城道路,城区路灯完好率达95%以上;规划建设花城公园,建成清溪湿地公园、狮子山公园,努力打造城市绿色走廊。

  加快打造特色镇村。深化“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继续完善新连界配套设施,加快建设船石湖旅游小镇,努力打造县域副中心。建设镇西镇祥和广场,优化城镇配套功能,实现场镇和食品园区融合发展,打造商贸物流特色小镇。坚持“保改建”相结合,全面实施“六大行动”(14),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传统村落、院落保护治理,建设幸福美丽新村33个,省级、市级、县级“四好村”分别达20%、25%、30%。

  (五)突出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世代工程”的意识,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坚决打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15)。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污染源基本情况。实施水污染防治“四大工程”(16),全面落实“河长制”,划定县级水功能区,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推进威远河流域综合治理,编制威远河水体达标方案,建成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推进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廖家堰出境断面水质达Ⅴ类标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五大工程”(17),突出抓好秸秆禁烧、扬尘治理等工作,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处置,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值控制在80毫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73%以上。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三大工程”(18),加快建设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扩容技改工程,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改善全县环境质量。

  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工业废弃物综合治理和回收再利用,培育发展页岩气泥浆、岩屑处理等配套环保产业。实施能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督促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推进钢铁、陶瓷等重点耗能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采取强力措施,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完善交通标示标牌标线,科学规划一批停车位,加强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交通管控;逐步改造城区农贸市场,新建城北农贸市场,规划设置一批临时市场;开展“五小行业”整治,深化“五乱”治理,专项整治集贸市场、滨河公园等重点区域;加强病媒生物防制;逐步完善公厕、垃圾库等环卫设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重点治理村容村貌、河道沟渠、公路沿线,切实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突出问题。

  实施大规模绿化威远行动。启动“省级绿化模范县”创建,推进“八大绿化行动”(19),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创新绿化投入、经营、参与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2万亩,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3万亩,完成大规模绿化9600亩。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矿山创面植被恢复。加强森林火灾防范,强化有害生物防治,保护好现有林业资源。力争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3%,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0.22%以上。

  (六)突出改善民生,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牢记“宗旨意识”,时刻把民生事业放在心头、扛在肩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20)“一低五有”(21)标准,压实工作责任,实行挂图作战,确保3963人脱贫、21个贫困村退出。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整改省督查组提出的问题,精准补差补短。建立完善“六有”平台动态调整、扶贫资料“月清季结”等工作机制,强化巡查督导,严格考核评估,全力推进“五个一批”(22)脱贫攻坚行动。大力实施十一项精准扶贫项目,落实医疗、教育、就业等扶贫政策,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帮扶作用,支持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一项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十一项脱贫攻坚工程,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落地,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凤翔中学,继续改造农村薄弱学校,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筹建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大楼,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静宁寺儒林院排危抢救性维修工作,积极备战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造棚户区1557套。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50张。扎实开展“践行十爱· 德耀甜城”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始终坚守安全底线。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攻坚克难,确保摘掉“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新增30个重点监控县”帽子。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居民小区消防设施损坏、消防通道堵塞等突出问题。筹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坚决维护和谐稳定。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坚持领导接访等制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民间金融风险。畅通维权渠道,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应急救援指挥大平台建设,逐步构建“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管理有重点”的立体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突出履职担当,巩固政府良好形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匡正风气,砥砺前行,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强化审计和司法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政府工作重要事项。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做好政策解读,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深入开展“七五”普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复议、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两法衔接”(23)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推进效能政府建设。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发扬“敢挺、苦干、实拼”精神,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巩固“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成果,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双随机、一公开”(24)平台,推进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健全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工作责任、督查问责和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着力构建警示教育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加大对项目投资、公共资源交易、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和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各位代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圆满完成今年目标,奋力推进“加速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丽威远”战略,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干部群众,切实践行“忠诚是我魂、工作跟我上、廉政向我看齐”,履职担当、埋头苦干、抓紧抓快、从严从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附注:

  1.PPP:公私合作模式,即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形成的合作关系。

  2.装配式建筑:将构成建筑物的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在工厂预制好,装运到需要建筑的现场,如同搭“积木”一样,把预制的构件配搭起来成为整体的建筑物。

  3.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商业批发企业,500万元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200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

  4.“五个一”帮扶机制:即每个贫困村有1名责任县领导、1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1个驻村工作组、1名驻村农技员。

  5.“三张清单”制度: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回答,就是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6.“助保贷”: 是由地方政府和银行共同筛选企业组成“中小微企业池”,由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和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共同组成“助保金池”作为风险缓释方式的信贷业务。

  7.六新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商贸、新旅游、新食品。

  8.先进制造强市“三百行动”: 到2020年,内江市发展100户先进制造企业,技改100户传统制造企业,培育100个制造业名优品牌,打造成渝经济区先进制造强市。

  9.旅游发展“1336”计划:打造一个世界级旅游品牌,指“国际知名的穹窿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构建三大特色产品,指山水游乐、山地运动、休闲康养;打造三大拳头景区,指石板河景区、俩母山穹窿古寨群景区、慈菇塘森林公园景区;发展六个旅游培育区,指长葫峡谷旅游培育区、无花果国家农业公园旅游培育区、中华感恩园乡村旅游培育区、工业旅游培育区、凤凰砦旅游培育区、韦家沟旅游培育区。

  10.九大引擎项目:指船石湖小镇、石板河景区、俩母山穹窿古砦群景区、慈菇塘森林公园景区、无花果国家农业公园、中华感恩园、长葫峡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凤凰禅砦、三威工业大遗址。

  11.“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内江市打造一个品牌、做强两个园区、培育三条产业带、建设四大功能示范区、提升五个万亩示范片。

  12.县城“五个一”工程:一路,指启动吴荣路二期(川威大道)项目;一河,指威远河综合治理;一区,指建设6平方公里的城西新区;一站,指成都新机场至自贡城际铁路途经威远县并设城际站;一改,指统筹推进杨家坝片区、罗家坝片区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

  13.城市“双修”: 就是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

  14.“六大行动”:指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改革创新。

  15.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指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分别是“蓝天”战役、“碧水”战役、“净土”战役。

  16.水污染防治“四大工程”:指重污染水体整治、良好水体保护、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

  17.大气污染防治“五大工程”:指实施工业污染减排、抑制城市扬尘、压减煤炭消费总量、治理机动车船污染、控制秸秆焚烧。

  18.土壤污染防治“三大工程”: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19.“八大绿化行动”:指重点工程造林绿化行动、生态脆弱区治理行动、水系绿化行动、通道绿化行动、森林城市建设行动、绿色家园建设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绿化成果保护行动。

  20.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一超过”,脱贫户年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三有”,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21.一低五有:“一低”,贫困村退出当年贫困发生率低于3%;“五有”,有集体经济、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互联网。

  22.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23.两法衔接: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24.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