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日期:
来源:
【字体:大中小】
分享: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1)加强拉网排查,系牢“防护网”。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组织镇、村(社)干部和网格员等100余名人员对辖区内所有池塘、水库、河道、沟渠等危险涉水区域进行“地毯式”“滚动式”摸排,对排查出的风险点,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及时限,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排查隐患4处,已落实整改。
(2)加强宣传教育,树牢“安全观”。根据实际情况,在所有沟、渠、塘、河设置防溺水、禁游泳警示标识,并树立救生杆,禁止群众进入河道垂钓、游玩、嬉水。坑塘周边张贴警示牌,警示牌上写有救援电话及溺水自救和救助他人办法。在各村(社区)内普遍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服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共设标识牌、救生杆100余处,更换警示牌50余张。
(3)加强巡查走访,筑牢“防护墙”。采取“定期+不定期”巡查的方式,组织巡查队伍对重点水域及事故高发时段进行日常化巡查,劝导群众远离危险水域,特别是青少年的监督和教育。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隐患情况进行研判,查漏补缺,持续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截至目前发现钓鱼、玩水等事件40余起,劝离群众100余人次。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