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威远县新场镇粮油园区(威远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在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百年黄桷树下欢声笑语不断,硬化道路连通全村,白墙黛瓦的川南民居与整齐的“微菜园”相得益彰,健身广场上村民们跳着欢快的广场舞。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后,如今,这个曾经的“后进村”已蜕变为“明星村”,成为当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典范。
2023年以来,威远县按照“因地制宜、旧料利用、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的思路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已完成7个镇改造任务,建成55个和美乡村达标村。今年,威远县重点推进新场镇、越溪镇、小河镇等山区镇改造,量身定制差异化方案,让山区乡村焕发新活力,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村民当主角
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在新场镇万祥村杨家大院,85岁的滕罗芝老人居住的片石房经改造后,既保留了传统石墙风貌,又加装了现代化厨卫设施。施工队巧妙利用拆除的旧石料垒砌院落石凳、便民道,阳光洒在斑驳的石墙上,映照出乡村的生活印记。
通过前期院坝会征求民意,村里最终确定“废物利用”方案,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保留了村民的乡愁记忆。这种兼顾实用与情怀的改造方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实践。
“废物利用、利旧建新”是威远县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一大原则。威远县充分利用拆除残垣断壁后的旧条石建堡坎、旧石板建步道、旧木料建畜棚、旧砖瓦建菜园,节约了建设成本,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微景观”,凸显乡村民居特色元素。2024年,威远县通过利旧建新、“四旧四废”转用,共节约建材成本800余万元。
同时,在推动闲置土地利用中,引导农户把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规整成可分区美化的“自留地”,种植时令蔬菜,发展庭院经济。2024年,威远县共建设“四微庭院”1.3万户,新增种养面积400余亩,人均增收200元。
据威远县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工作专班负责人唐文豪介绍,当地坚持“群众主体”理念,不搞大包大揽,不做表面文章,通过共建“微菜园”、清杂去乱等措施,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内外兼修
激活“美丽经济”新动能
走进威远县界牌镇国家级AAA景区康桥恬园,湖水清澈如镜、湖边青草依依,特色民宿点缀湖畔。傍晚时分,栈道上跳起欢快的广场舞,游客与村民共同描绘出一幅“人在画中游”的生动景象。
据悉,桥凼村通过整合康桥恬园和桃李现代农业园资源,把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创意结合,打造出1500亩特色果园、星空船坞等10余个精品景点。同时,依托知青纪念馆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实现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创意有机结合,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化。
高石镇童家村通过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现华丽变身。村党委书记黄栋良介绍:“转变发展思路后,我们找到了适合本村特色的振兴路径。”
该村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源,重点发展柑橘产业和农经复合产业,规模化种植油菜、小麦等2040亩。
在发展壮大产业的同时,童家村创新探索销售模式,通过电商直播模式打开销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随着产业日益兴旺,村民收入持续增长,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当前,威远县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抓手,既提升村容村貌“颜值”,更注重产业“内核”培育,重点打造粮油生猪、无花果等六大特色产业,健全联农带农工作机制,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让乡村振兴成果既看得见又摸得着。
如今,从整洁的村容到兴旺的产业,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画卷正在威远大地徐徐展开。
因地制宜
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
在越溪镇双石村,村民利用拆除的旧砖石砌筑菜园,种植辣椒、茄子等时令蔬菜,为和美乡村增添了一抹亮色。
村民袁加建拿出手机展示改造前后的对比照:“以前畜棚脏乱,现在集中管理更便利”。据悉,该改造项目自今年春节后启动以来,村民参与度极高,经常自发前来帮忙。如今,郁郁葱葱的菜园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村庄充满生活气息。
今年,威远县农村面貌改善的目标镇是新场镇、越溪镇和小河镇,针对山区镇的特殊情况,相关部门对37个目标村,开展了为期18天的“走村入户”专题调研。
威远县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在“回引”二字上苦下功夫,筑巢引凤回引在外人员返乡。利用在外务工创业人员、流动党员微信群,展示家乡发展最新成果、介绍创业优良环境,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同时,引入有前两批目标镇建设经验的施工队伍入驻今年3个目标镇,有效解决山区镇劳动力缺失难题,并大力培育本土工匠,优先雇佣本土劳动力。参照镇西镇“乡里乡亲帮帮队”模式,组建“银龄互助队”,引导健康低龄老人参与村级长效管护。
值得一提的是,威远县还因地制宜调整补助标准,针对山区镇散户多、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制定《2025年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补助标准》。分类施策整治农房风貌问题,强力推进“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补短工作。
如今,威远县正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内江融媒记者 徐静)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