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何方彬直播带货
直播推介特色农产品
这两天,威远“新农人”何方彬正在为这个周末的直播进行货品挑选,李子等本地应季鲜货将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在威远,一根网线已串联起农村电商的蝶变之路,从早期何方彬等人自发尝试“代购”农产品起步,逐步跃升为系统性培育“新农人”、打造指导员队伍的全域转型。
威远县全面贯彻落实“一村六员一主播”工作要求,加强电商“新农人”培育,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多措并举推动电商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本土电商达人30余名,孵化电商主体20余个,今年以来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亿元,实现产业增效、乡村增色的多赢格局。
◇曾媛 内江融媒记者 徐静 文/图
从“村小二”到助农先锋
一根网线撬动的乡村振兴路
“直播时语速可以放慢一点”“要注意表情和手势管理”“每次直播之前,都要准备好话术”……近日,在威远县东联镇,观看完当地电商主播钟典铭的直播录屏后,威远县农村电商指导员何方彬给出指导和建议。
何方彬并非科班出身。2015年返乡探亲时,他发现村里5角钱一斤的竹笋在网上能卖几元。恰逢当时威远县率先引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农村淘宝负责人说:“平台既可以让工业品下乡,也可以让农产品进城。”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何方彬,他因此萌生了做电商的想法。
说干就干!何方彬辞去电焊工作,回到家乡龙会镇坝上村,成为威远县农村淘宝的首批“村小二”,专职帮村民“代购”货物,降低生产生活成本。
何方彬并不满足于仅仅提供“代购”服务。他在与村民接触过程中了解到,村民想把竹笋、红薯、耙耙柑等土特产卖出去,进城摆摊售卖虽然能赚钱,但成本高、耗费精力。为此,何方彬四处奔走,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沟通合作,2016年5月,他创立“何老农”助农联盟品牌,开启农产品代卖之路。
近年来,何方彬和团队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形式帮助农户销售生姜、大头菜等农特产品30多种,销售金额2亿多元,助农增收200多万元,带动产业发展5000余亩。
从“田秀才”到直播达人
一部手机撬动的乡村新经济
威远县的农村电商转型,实现了从零星个体尝试到全县系统化推进的显著跃升。过去,电商仅依靠少数村民自发直播带货,规模有限。从2024年起,威远县通过系统性举措催化了全县“新农人”集体“触网”,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越来越多“何方彬”成为直播达人。
当年11月,威远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开始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本土农村电商能人,组建威远县农村电商指导员、农村电商主播人才队伍。
坝上村党支部书记黄国述推荐了何方彬:“何方彬2022年被聘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认证的农村电商讲师,有资格;入党之后,村上的大小事务他都积极参与。最重要的是,他这些年一直在帮村民直播带货,是个助人为乐的热心人。”
经过村推荐、镇审核、县选拔,何方彬、李良等10名电商“新农人”成为威远县首批农村电商指导员(农村电商主播)。
威远县商经局副局长幸星介绍,全县以农村电商指导员(农村电商主播)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为契机,举办了“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专题培训,培育山王镇白龙村黄宁、严陵镇马道村余丛美等直播带货“乡村网红”,促进网售脐橙、鸡蛋等农特产品1万公斤,帮助农户增收10%以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为农村电商指导员后,何方彬多次前往全省各地,讲授《电商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短视频的剪辑》《如何做直播》等课程;带动、培养10余名优秀主播,带动各地电商直播迅速发展。2024年,他被聘为威远县电商服务中心电商导师;2025年,他被聘为内江市党员教育师资库讲师,带动更多主播发展。
5月31日,在威远县举办的“新农人”主播助农公益直播活动中,7名历练出来的“新农人”主播精彩亮相,通过多元化直播形式全面推介县域特色资源。
他们重点展示了早仔姜、白糯玉米、七星椒等10余种优质农特产品,还将直播间搬进山王镇、新店镇等7个镇的实景场地,同步开展“农产品+文旅”融合直播。主播们化身“穹窿文旅推荐官”,通过镜头带领观众深度体验当地特色民宿、欣赏穹窿地貌独特风光、感受非遗魅力,实现了“带货”与“带景”的双重效果。
这种创新模式,既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又有效提升了威远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是威远县系统性推进农村电商的缩影。
近年来,威远县通过成立电商行业党委和县域电商协会,构建“党支部+电商协会+产业村”联动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建成3700平方米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打造“1+14+180”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完善服务体系;开展实操培训78场(次),培训人员3600余人次,培育本土网络达人30余名,孵化农产品电商主体20余个。与此同时,深入实施“一村六员一主播”工程,推进农村电商人才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