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威远县黑山羊农牧循环产业园
四川威远城市文旅暨第三届威远羊肉汤美食季走进重庆推介活动现场
威远羊肉汤
6月13日,恒通威远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社员大会举行。首批入社人员120人,当日新增45人,目前共有社员165人。合作社将为合作门店提供供销支持,并由技术专家及团队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合作社将建立统一服务、订单养殖、黑山羊特色保险与保价回收、统一经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全链条运营机制。”在成立大会上,恒通威远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监事长郭亮表示,目标是实现“百村年百万只”黑山羊出栏的产业远景,让威远黑山羊产业成为威远羊肉汤品牌的核心支撑。
近年来,威远县以羊肉汤为核心抓手,构建起“全产业链+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升级,举办三届美食季,通过旅游场景反哺羊肉汤消费,形成“以产促旅、以旅兴产”的良性循环。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黑山羊年出栏22万只,羊肉汤店面超230家。
资源基础与战略规划:从“穹窿奇观”到“一汤千链”
6月12日,镇西镇黄坭村,占地300余亩的威远县黑山羊农牧循环产业园内,3000余只种羊悠然进食。园区2023年3月启动建设,已建成扩繁区、标准养殖示范区、核心育种区、秸秆综合利用中心和粪污处理中心。技术员夏理遥指着自动低栏示范舍里的羊群介绍:“每只羊右耳都有电子标牌,记录着出生日期、血缘谱系。通过筛选抗病性强、生长快的种羊,我们已选育500余只优质后备种羔羊。”
威远处于穹窿地貌核心区,拥有海拔500—900米的坡地,70余万亩林地,“好山好水”是羊肉品质的天然保障,孕育出“饮山泉、食百草”的黑山羊。
“威远特定环境与本地羊种,造就威远人炖羊肉汤的传统技艺。”威远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威远羊肉汤传统技艺已成功申报第九批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如何将“地方味道”转化为“产业符号”?威远以全域旅游、文旅融合为引擎,将羊肉汤纳入“文旅+农业”核心板块,明确“养殖—加工—餐饮—文化”全链路径,打造“中国黑山羊之乡”品牌。
“我们出台了《威远县推动肉牛黑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七条措施》和《威远羊肉汤门店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对门店改造补贴50%,单店不超5万元,冷链配送、种羊繁育都有专项扶持。”威远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落地三年,已惠及53家商户,去年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
同时,威远县制定《2025年威远羊肉汤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通过发展羊肉汤带动特色种养,鼓励利用“经果林+蔬菜”“房前屋后微菜园”等模式,带动七星椒、早子姜、笔杆香葱等调味蔬菜种植。
融合实践与特色亮点:当“羊肉汤+”遇见全域文旅
连续举办三届的“威远羊肉汤美食季”成功“破圈”。2022年在威远县婆城公园广场,2023年走进成都宽窄巷子,2024年登陆重庆解放碑,吸引消费者超100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消费2亿元。“活动期间,抖音‘威远羊肉汤’话题冲至成都榜热度第二,线上曝光量1亿次,线下3000万次。”威远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景区与羊肉汤门店联动打造特色旅游线路,让“羊汤”更有“故事”。在威远县石板河4A级旅游区,游客刚体验完清凉水世界,转场连界镇就能品味羊肉汤,感受“山水凉意+温补美食”的奇妙组合;在威远县古佛顶旅游景区,感受千年盐煤古道的厚重,顺道前往新场镇,就能喝上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汤;冬日的温泉酒店里,“外泡温泉、内食羊肉汤”成为不少游客的“养生标配”。
“按照全域旅游思路,未来我们将深入谋划打通南北旅游环线,完善智慧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如在标识标牌上融入二维码,实现‘扫码识景点—导航品美食’功能。”威远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场景再造、文化赋能和业态融合,构建“特色美食引流、景区场景增值、文旅品牌共生”的发展新格局,让羊肉汤这一传统美食IP焕发出带动全域旅游的强劲动能。
威远县探索打造“非遗美食会客厅”,如在示范店通过数字化展陈等多样化形式,推动羊肉汤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品牌成效与未来蓝图:从“地方味道”到“全国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威远羊肉汤成都太古里旗舰店开业。
这家刚开业一个多月的旗舰店,正是威远羊肉汤产业发展的最新注脚——从街头巷尾的“地方味道”到“天府旅游名县”的核心支撑,从1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到覆盖川渝、进军北上广的100家县外门店。
2024年8月,威远县入选第六批天府旅游名县,荣誉背后,威远羊肉汤功不可没。作为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的文化价值深深嵌入申报核心:本地黑山羊“饮山泉、食百草”,慢熬6小时,乳白浓汤搭配七星椒蘸水,塑造不可复制的味觉标识。
“这碗汤串起了威远的历史、地理与情感。”威远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申报过程中,我们重点挖掘其‘历史厚度、地域特色、产业活力、情感温度’四大特质——从养殖到熬汤,从门店到游客,它既是文化符号,更是文旅融合的‘活载体’。”
2025年,威远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春节、五一、端午3个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05.05万人次。
“这些增长中,羊肉汤对文旅消费的拉动占比超三成。”威远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石板河、古佛顶等景区与羊肉汤门店共同构成‘地质奇观+舌尖盛宴’双重吸引力,游客停留时间从半天延长到两天。”
产业扩张的脚步同样迅猛。目前,威远县外羊肉汤门店已达100家,覆盖川渝,并进军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太古里旗舰店成为品牌输出的“形象代言”。“我们通过统一标准来确保品质,让每一碗汤都带着威远的‘味道’。”威远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在重庆、西安等城市布局旗舰店,让‘威远味道’走向全国。”
从“一口鲜”到“一条链”,从“地方味”到“文旅牌”,威远羊肉汤的跃升,本质是“美食IP全域化”的生动实践。它以非遗技艺为根、生态食材为魂,绑定景区、工业遗址、特色农业等多元场景,用“一碗汤”串起了地质奇观、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威远县探索出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产”的新路径。正如威远县委相关负责人所言:“这碗汤熬的不仅是羊肉,更是文旅融合的‘热乎劲儿’,县域经济的‘新动能’。”(王维 图片由威远县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