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四川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编制。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六个部分组成。报告全文在“中国•威远”门户网站(www.weiyuan.gov.cn)“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专栏公布。如对本报告有疑问,可与内江市威远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联系(地址:威远县严陵镇东一街50号,邮编:642450,联系电话:0832-8229517)。
一、概述
2018年,威远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各级规定,根据县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深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申请处理流程,加强宣传教育和督促检查力度,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透明度,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政务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成立了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室作为信息公开日常工作责任部门,并指定了专职人员,负责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责任,加大了工作力度。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开意识。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计划,加强《条例》及相关文件的学习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识。
(三)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一是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内容保障制度》。按照合力共建、分工负责的原则对政务公开栏目进行责任分工,不断做好政务公开内容维护保障工作。二是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信息发布坚持“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原则,所有上网信息必须“先审后发”,遵循“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
(四)丰富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渠道。一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及时更新公开内容,不断丰富网上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二是设立政务公开栏。在单位办公场所设置党务、政务、廉政公开栏,增强机关政务工作透明度。三是设置网络意见箱、单位办公场所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四是开通“威远政务服务”微信公众账号同步更新公开内容。
(五)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公开形式。一是完善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窗受理工作,加快政务事项“一网通办”,推动网上政务大厅和实体大厅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的行政审批运行模式;二是将部门及部门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情况实行实时公布,同步更新;三是全面编制行政许可项目服务指南,办事群众可登录四川省政务服务网予以查询、了解、下载。四是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点建设,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延伸。
(六)依托交易平台,公开交易信息,加快构建“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一是全面清理规范了服务收费,取消了政府性采购的收费项目,取消了工程建设的评标场地服务费,建立了国有资产处置中介机构库。二是针对不同的交易项目和交易方式,制定交易各方的工作流程,开展了政府采购零星通用货物网上竞价系统建设和商场(城)直购系统,确保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降低了廉政风险点。三是开通了《威远县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专栏》,所有进场交易项目信息和工作流程均在网站上发布了公告。
(七)加强监督管理,严格逗硬奖惩。一是坚持公开信息审核把关。对重要信息的公开,严格审核。二是坚持检查通报。对中心政务公开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专项检查,及时通报,整改存在的问题。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2018年,按照《条例》规定,结合中心实际,明确了主动公开的范围,包括机构设置、领导分工、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统计数据、工作动态等栏目。发布法规公文信息3条、财务信息2条、更新工作动态信息263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办理信息
2018年,威远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未办理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威远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时,从未进行收费。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8年,威远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心的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受编制限制,单位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很多工作是由少数人兼职从事,所以对公开媒介的建设,公开内容的及时发布在一定程上还有待加强。
(二)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政务公开意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进行专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办事流程,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时效性。
3、借助现代媒介,有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完善中心网站,加大政务公开工作。
4、强化监督管理,有序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定岗定责,确保政务信息的及时公开和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