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2022年6月28日,县政府印发了《威远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紧密结合威远实际,体现时代特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内容。
一、总体要求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助力威远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
二、目标导向
《方案》根据威远实际,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2022-2023年),建立县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职业学校与县内大型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与内江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启动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建规划。
中期目标(2024-2025年),完成县职业技术学校整体迁建以及“三名工程”创建,完成联想职业技术学校“空小散弱”整改工作,配合协助川威技工学校升格为川威高级技工学校;探索普职融通办学模式。与威远企业共商共建1个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职在校生规模达到5500人。
远期目标(2026-2030年),支持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到2030年,力争中职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建一所高职院校。
三、重点任务
《方案》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职业教学办学能力,提升职业教学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的改革实施任务。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方案》提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和适应社会能力。
2.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方面。《方案》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整体迁建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按照学历教育学生4500人规模、职业培训1500人次/年进行规划,到2025年全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完全达标。落实“职教高考”制度,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探索普职融通教育模式,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融通。
3.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方面。《方案》明确提出:优化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淘汰落后专业,培育新专业,到2025年,建设1个省级示范专业和培育页岩气化工技术、钢铁钒钛冶金技术、机械加工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4个对接本地企业发展的品牌专业,建设1个智能制造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到2025年,完成《四川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的16项建设任务,包括建设2门精品课程、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门校本课程。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5年,力争建成3-5种X证书。
4.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方案》中重点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立项。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计划”,面对本地企业举办订单班、冠名班,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联系机制。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加大对威远县情、产业优势的宣传,引导学生留威实习就业。破解技术人才不愿来、留不住的难题。优化企业环境,健全和提升工资、福利和保障等待遇。强化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制定完善我县职业学校毕业生本地实习、升学及就业创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
5.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方面。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方案》提出,配齐配足公办职业学校编制,建立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自主招聘机制,积极支持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专业技能人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不超过30%的兼职教师。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方案》还提出“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专业课教师全员轮训制度,实施专业教师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企业实践制度,定期组织选派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在县域内企业实践。”
四、保障措施
《方案》规定了四方面的保障措施,具体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经费保障措施”“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