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一、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成渝地区生态环境共建共保的重要时期,也是威远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威远建设的关键期。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结合威远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特编制《威远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愿景,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建设幸福美丽威远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三、目标指标
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威远河、越溪河4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达木河消除劣V类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维持稳定,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恢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落实,美丽威远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威远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由环境质量改善、污染治理水平、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系统保护五个方面共19个指标构成。主要指标包括:1.国、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3.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95%;4.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85%;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4%;6.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性质不改。
四、主要内容
(一)环境保护形势。
1.“十三五”规划实施成效。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短板。
3.“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指标。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目标任务。
(三)坚持源头防控,促进全面绿色低碳发展。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2.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3.建设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4.构建现代绿色运输体系。
5.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四)实施三水统筹,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1.优化水资源节约利用。
2.强化水环境污染治理。
3.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
4.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5.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
6.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创建。
(五)突出精准治污,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1.深化工业源污染治理。
2.强化面源污染治理。
3.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
4.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
5.加快实施碳达峰行动。
(六)加强安全利用,坚持打好净土保卫战。
1.加强污染源头防控。
2.深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3.加强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修复。
4.加强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置。
(七)强化风险防控,牢守环境安全底线。
1.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2.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3.强化有毒有害物质管控。
4.加强页岩气开采风险防控。
5.加强辐射安全管理。
(八)强化风险防控,牢守环境安全底线。
1.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
3.有效控制种植业污染。
(九)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1.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2.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3.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4.加大生态脆弱区保护修复。
5.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6.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十)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
1.打造多元共治格局。
2.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3.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4.健全环境经济体系。
(十一)重点工程项目。
为有效推进威远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污染治理能力,拟实施水环境保护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环保支撑能力建设七大类重点工程,包括重点项目44个,投资估算约36亿元。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
2.强化项目推动。
3.加强资金保障。
4.强化评估考核。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